资料图片
“五一”假期刚过,沈阳晚报家教有法栏目收到读者王女士的求助信息。“这个‘五一’过得很不开心,9岁的儿子不愿意和我们外出旅游,假期只是和宠物狗和家里的各种毛绒玩具一起玩。”王女士说,“最初给孩子买宠物狗是想培养孩子的爱心,让他多一个玩伴,出乎意料的是,现在孩子和宠物的关系比和我们的关系都亲密。孩子是不是有了心理问题,我们该咋办?”
缘起送儿子一条宠物狗当玩伴
王女士的儿子9岁,上小学三年级。在儿子上幼儿园时,王女士发现小区里很多家长给孩子买了宠物,陪伴孩子,于是她也为儿子买了一只宠物犬。“我考虑儿子是独生子,缺少陪伴,应该给他一个玩伴,另外养宠物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。”王女士说。
王女士说,自己对孩子学习要求比较严,他平时玩的时间比较少。孩子一有时间就抱着宠物狗亲热,看到他和狗太亲密了,王女士一直提醒他和狗保持一定的距离,担心传染病之类的,可是他依然如此。后来,王女士给孩子买了很多毛绒玩具,让他抱着,这个方法确实有效,但孩子又对毛绒玩具产生了依恋,每天睡觉时都要抱着几个毛绒玩具睡。
冲突孩子和宠物、玩具更加亲近
王女士说,今年“五一”,她和丈夫准备带儿子一起去旅游,但儿子并不是很高兴,说去旅游可以,但是一定要带着宠物狗去。夫妻俩考虑带着宠物狗坐飞机不方便,就不想带,孩子生气地说:“如果不带着我的‘宝宝’,我就不去旅游了。”
王女士对记者说:“这次我们才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,孩子现在对宠物的感情已经胜过了我们,他管宠物狗、玩具叫孩子,9岁的他没有好朋友,不愿意接触新事物、认识新朋友,人际交往最多的是与小区里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们在一起。”
王女士曾经想过把宠物狗送人,但是又想孩子对宠物狗这么依赖,一旦送人了,会不会产生心理问题。
观点教育方式、家庭环境出了问题
心理专家胡宝伟说,孩子过分亲密宠物、玩具,爱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玩,是孩子不能面对新的人际关系,只做可控范围的人际交往,这是“垂直关系”出现了问题——只能和比自己弱的群体有交往,比如宠物、玩具和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,却不愿意和比自己大的人交往,包括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、老师校长等人群。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父母的教育方式、家庭环境出问题了,如父母强势,冲孩子发脾气,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。
支招父母需做出一系列改变和努力
胡宝伟说,要改变孩子迷恋宠物的问题,需要父母做出一系列的改变和努力。
首先,父母要改善教育方式,具体说就是控制情绪,控制语气语调。很多父母喜欢对孩子喊叫,这是有问题的。
其次,父母要有耐心,解决问题一定要慢慢来,不能太急。宠物、玩具是孩子的“替代客体”,可以满足孩子的部分心理需求,不能一下子就强制孩子放下对它们的依恋。父母先要去掉孩子自卑和恐惧的心理,增强孩子的安全感,必要时需要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,让孩子的心理能量慢慢强大,然后进行情景环境适应改善。引导孩子培养多种兴趣,除了养宠物等,还可以让孩子学画画、打篮球、玩沙盘,分散孩子对宠物的过度关注。
最后,回归现实交往。父母要多带孩子外出,周末、节假日带孩子外出玩耍,让孩子认识更多的小朋友和玩伴,也能减少孩子对宠物的迷恋,学会和陌生环境、人际交往建立初步联系。
沈阳晚报、沈报融媒
主任记者吴强